您的位置:  首頁 > 民族地區 > 自然景區  > 詳細頁面

繪就美麗中國寧夏畫卷的新探索

來源:中國民族報 編輯整理:未沫 發布時間:2019年07月05日 瀏覽量:

  寧夏地處我國西北內陸地區,資源豐富,但是因歷史、地理等原因,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如何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生態環境有效保護相協調,是關乎寧夏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核心問題。

                                                                   

  天藍、地綠、水美的美麗新寧夏 聶君攝

  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寧夏生態文明建設。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強調,寧夏是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要大力加強綠色屏障建設,建設天藍、地綠、水美的美麗寧夏。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為慶祝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題詞“建設美麗新寧夏 共圓偉大中國夢”,深刻昭示了“美麗新寧夏”建設在寧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族人民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導下,寧夏各族群眾凝心聚力、多措并舉、不斷創新,努力推動寧夏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全面打響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

  生態系統恢復和重建、污染物防控和資源循環利用,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2018年以來,寧夏組織實施了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和凈土保衛戰,生態環境保護成效初顯。

  打好藍天保衛戰。圍繞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寧夏以銀川都市圈區域為重點,以污染防治為主要任務,大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和用地結構,強化區域聯防聯控,開展重點區域秋冬季大氣攻堅行動、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行動、工業爐窯治理專項行動、揮發性有機物專項整治行動。通過嚴格治理與管控,2018年,寧夏各地級城市環境空氣優良天數比例達87.2%,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同比分別下降8.9%、10.3%,藍天保衛戰首戰告捷。

  打好碧水保衛戰。寧夏主動發起新時代“黃河保衛戰”,并將其作為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一役,推進水污染防治項目建設,實施黃河干支流、重點入黃排水溝、“一河兩湖”綜合治理。按照國家水質標準,2018年,黃河干流寧夏段全年保持Ⅱ類水質,黃河流域寧夏段15個國控斷面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的比例為73.3%,葫蘆河、渝河、茹河水質均達到了Ⅳ類以上,清水河水質穩定達到Ⅳ類,沙湖水質消除了劣Ⅴ類水體。全區36個城鎮污水處理廠全部完成工程建設,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整合后的22個工業園區全部實現污水集中收集處理,12條重點入黃排水溝適宜地段建成人工濕地工程,11條黑臭水體已消除黑臭,封堵入黃干流工業企業直排口10個、直排河流湖泊排污口46個。新時代“黃河保衛戰”全面打響并持續推進。

  打好凈土保衛戰。寧夏以保障農產品質量和人居環境安全為出發點,通過做好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與信息化建設,實施農用地環境質量分類管理,推進各類污染地塊的安全利用,加大對土壤重點監管企業的監管力度,推進有機肥使用、實施農藥化肥零增長等19項措施,促進寧夏土壤資源的永續利用。2018年,寧夏劃定了土壤詳查單元324個,布設點位3034個,采集重點行業企業用地信息579家,全面完成了農用地土壤樣品和農產品的采集、制備和分析測試工作,土壤環境監管邁出了實質性步伐。同時,建立并完善了測土配方施肥數據庫,嚴格控制化肥用量,基本實現了化肥使用量零增長;74家涉危企業安裝了在線視頻監控設備,嚴格組織實施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審核、危險廢物跨省轉移審批。

  通過全面打響三大保衛戰,寧夏切實踐行了綠色發展理念,進一步鞏固和擴大了生態環境保護成果,推動生態系統實現了平衡狀態,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扎實推進制度體系建設,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重要支撐和制度保障

  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寧夏制定和完善了環保法規政策。如,對《寧夏回族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進行修訂,前瞻性地提出了對超標排放企業實施“按日計罰”的規定;在全國率先制定出臺《寧夏回族自治區環境教育條例》,填補了我國環境教育立法空白;制定出臺《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態保護紅線管理條例》,完成全區生態保護紅線劃定,使寧夏成為全國首批、西北首個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的省份。

  此外,制定出臺了《寧夏回族自治區污染物排放管理條例》《寧夏回族自治區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寧夏回族自治區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寧夏回族自治區污染地塊環境管理暫行辦法》等,進一步完善了寧夏生態文明制度體系。2016年《銀川市環境空氣質量生態補償暫行辦法》頒布實施,這是西北地區首次進行大氣領域生態保護補償的實踐。2017年,寧夏建立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以區內五市為單元,流域上下游市級政府按照“誰獲益,誰補償;誰污染,誰賠償”的原則,自主協商確定補償標準、方式、聯防共治機制。同年,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作出實施生態立區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自治區黨委、政府印發了《關于推進生態立區戰略的實施意見》。2018年,寧夏出臺《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意見》《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2018年-2020年)》等系列文件。以上舉措,為寧夏打造西部地區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筑牢西北地區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美麗新寧夏提供了重要支撐與制度保障。

  增強廣大干部群眾生態文明意識,引領崇尚生態文明風尚

  寧夏始終把增強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通過組織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和加強制度建設,增強廣大干部群眾的生態文明意識。2018年,寧夏制定出臺《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建立起綠色政績考核坐標系,更加注重質量效益和綠色發展。一方面,從資源利用、環境治理、生態保護、綠色生活等方面,評價地方政府綠色發展成果;另一方面,調查群眾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滿意度與獲得感。通過“綠色考卷”形式,讓“綠色政績觀”引領工作,自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增強生態文明意識。同時,各地還對企業進行環保培訓,推行企業環保人員持證上崗制度。通過“環境宣傳教育下鄉”“千鄉萬村環??破招麄鳌薄熬G色社區”“綠色學?!薄碍h境友好創建”等系列活動,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態文明意識。通過系列宣傳教育活動和制度建設,綠色發展、綠色生活理念已深入人心,形成了崇尚生態文明的社會風尚。

  持續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創建

  近年來,寧夏以創建園林城市為契機,以市、縣(區)城市及鄉村規劃區為重點,按照“城區園林化、郊區森林化、道路林蔭化、庭院花果化”要求,實施了“黃河金岸”城市濕地、沿黃景觀林帶、市民休閑森林公園、大環境綠化等系列建設工程,打造了美好宜居的綠色生態環境。至2018年底,寧夏城市建成區綠化率達37.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4.1平方米,獲得國家級園林城市(縣城)、森林城市和綠化模范城市的比重在西北地區名列前茅。

  同時,寧夏大力實施美麗鄉村文明創建工程,積極推進以改水、改廁、改廚、改圈“四改”,硬化、綠化、美化、亮化、凈化“五化”,通水、通電、通氣、通路、通訊、通客車“六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行“大城管”“大環衛”“大整治”等工作模式,因地制宜對村莊的溝、渠、路、林、房等進行清理整治,建立起以“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為主要方式的農村垃圾處理機制,大大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到2018年底,全區累計建成新村400多個,綜合整治舊村2000多個,建設改造小城鎮50多個,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和生態綠色村莊不斷涌現。

  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

  近年來,寧夏將生態文明理念貫徹到產業轉型升級發展之中,促進生態經濟和綠色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通過在生態農業和生態工業領域多措并舉,為寧夏生態文明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在生態農業方面,不斷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發展綠色農業。在生產上游促進綠色發展,著力打造種植、養殖、加工、銷售和“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生態循環產業鏈。在全區示范推廣秸稈綜合利用關鍵技術,促進農作物秸稈飼料化、肥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利用;建立殘膜回收加工機制,從源頭確保農田殘膜可回收,積極開展降解膜應用配套技術、高強度地膜替代產品、地膜綜合利用技術等試驗示范活動;推進養殖業清潔生產和產業模式生態化,推廣節水、節料等清潔養殖工藝和干燥糞、微生物發酵等實用技術;大力推廣種植產業模式生態化,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發展綠色有機農產品種植;示范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減少化肥使用量,增施有機肥,促進農藥化肥減量增效。

  在生態工業方面,加速突破傳統發展模式和產業結構的路徑依賴,推動傳統產業向綠色化方向發展。加快化解煤炭、煤電過剩產能,2018年以來累計化解煤炭產能1062萬噸,占全區已退出產能的80%;完成5家14臺小火電機組淘汰關停工作;出臺“僵尸企業”處置工作方案,處置“僵尸企業”96家;堅持煤炭清潔高效清潔利用,加快推動煤化工產業向精細化、高端化、集群化方向發展,推進煤化工與石油化工、輕工紡織和節能環保產業融合發展,拉長煤化工產業鏈,實現產業由價值鏈低端向中高端邁進;加快培育新興產業,實施信息化和工業化“兩化融合”、機器換人、電商換市,加強技術改造和模式創新,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圍繞布局合理化、發展集約化、產業特色化、企業高新化、園區綠色化和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補強創新鏈、營造生態鏈的“五化四鏈”目標,明確各園區主導產業定位,出臺工業園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推進工業園區整合優化。

  下一步,寧夏將繼續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措施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繼續統籌兼顧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社會、文化等各領域的全面、協調、健康、可持續發展,承擔起維護西北乃至全國生態安全的重要使命,不斷開創新時代寧夏生態文明建設新局面,繪就美麗中國的寧夏畫卷。

  訪問地址:http://www.mzzjw.com/zgmzb/html/2019-07/05/content_10722.htm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