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費孝通
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9年。
內容簡介:
《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一書主要論點可概括為:一、中華民族是包括中國境內56個民族的民族實體,并不是把56個民族加在一起的總稱,因為這些加在一起的56個民族已結合成相互依存的、統一而不能分割的整體,在這個民族實體里所有歸屬的成分都已具有高一層次的民族認同意識,即共休戚、共存亡、共榮辱、共命運的感情和道義。這個論點后被陳連開先生引申為民族認同意識的多層次論。多元一體格局中,56個民族是基層,中華民族是高層。二、形成多元一體格局有一個從分散的多元結合成一體的過程,在這過程中必須有一個起凝聚作用的核心。漢族就是多元基層中的一元,但它發揮凝聚作用把多元結合成一體。三、高層次的認同并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層次的認同 ,不同層次可以并存不悖,甚至在不同層次的認同基礎上可以各自發展原有的特點,形成多語言、多文化的整體。所以高層次的民族可說實質上是個既一體又多元的復合體,其間存在著相對立的內部矛盾,是差異的一致,通過消長變化以適應于多變不息的內外條件,而獲得這共同體的生存和發展。
目錄
代序:民族研究——簡述我的民族研究經歷與思考
第一章導論
一、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
?。ㄒ唬┲腥A民族的生存空間
?。ǘ┒嘣钠鹪?/p>
?。ㄈ┬率魑幕嘣蝗诤蛥R集
?。ㄋ模┠酆诵臐h族的出現
?。ㄎ澹┑貐^性的多元統
?。┲性貐^民族大混雜、大融合
?。ㄆ撸┍狈矫褡宀粩嘟o漢族輸入新的血液
?。ò耍h族同樣充實了其他民族
?。ň牛h族的南向擴展
?。ㄊ┲袊鞑康拿褡辶鲃?/p>
?。ㄊ唬┲腥A民族格局形成的幾個特點
?。ㄊ┱巴巴?/p>
二、中華民族研究的新探索
第二章中華民族的起源與形成
一、中華新石器文化的多元區域性發展
?。ㄒ唬┲腥A文化起源于中華大地
?。ǘS河中下游東西相對的兩個文化區
?。ㄈ╅L江中下游東西相對的兩個文化區
?。ㄋ模┭噙|文化區及黃河上游文化區
?。ㄎ澹┮咱蛾柡榻侵逓橹行牡娜A南文化區
?。┍狈接文僚c漁獵文化區
?。ㄆ撸┠媳鞭r業及狩獵文化三帶的平行發展
二、中華遠古的各部落集團
?。ㄒ唬┦妨蠁栴}
?。ǘ└笝嘀埔郧暗氖酚?/p>
?。ㄈ└笝嘀茣r代各部落集團
三、中華民族形成史的分期
?。ㄒ唬┲腥A民族的起源與孕育
?。ǘ┲腥A民族的自在發展
?。ㄈ┲腥A民族從自發到自覺的聯合
四、中華民族的結構
?。ㄒ唬┲腥A大地的地理結構
?。ǘ┲腥A民族的民族結構
?。ㄈ┲腥A民族的政治結構
五、中華民族的共同性(一)
?。ㄒ唬┲腥A民族認同有長遠的歷史淵源
?。ǘ└餍值苊褡逯g,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ㄈ└骶咛攸c和特長而又互相學習和吸收
?。ㄋ模┲袊褡尻P系的新紀元
六、中華民族的共同性(二)
?。ㄒ唬┻h古神話所反映的共性與個性
?。ǘ┲袊髅褡暹h古祖先的認同與各自的特點
?。ㄈ└髅褡宓臍v史自古認同為中國歷史的一部分
?。ㄋ模┰谥腥A民族解放斗爭中同呼吸共命運
第三章民族稱謂含義的演變及其內在聯系
一、“漢人”考
?。ㄒ唬皾h人”稱謂的起源
?。ǘ皾h人”族稱的形成
?。ㄈ皾h人”范圍的擴大與“漢族”稱謂的出現
?。ㄋ模Α皾h人”稱謂的演繹
二、“契丹”——漢人之別名
三、歷史上少數民族中的“漢人成分
?。ㄒ唬┥贁得褡宓尼扰d往往得助于漢人
?。ǘh人之化入西北民族的成分
?。ㄈh人之化入西南、東南民族的成分
?。ㄋ模h人之化入中南民族的成分
?。ㄎ澹h人間有遷于鄰國而被涵化的成分
?。┟褡彘g相互涵化是促進發展的因素
四、中國·華夷·蕃漢·中華·中華民族
?。ㄒ唬┲袊Q的起源
?。ǘ┐呵飸饑鴷r期中國與華夷的含義
?。ㄈ┣匾院笾袊x的發展演變與確立
?。ㄋ模h人與蕃漢對舉的內涵及外延
?。ㄎ澹┲腥A與中華民族含義的演變和發展
第四章中國歷史上游牧民族的地位
一、匈奴游牧社會的歷史地位
?。ㄒ唬┬倥y一中國北方游牧區的歷史意義
?。ǘ╅L城內外廣大農業區與游牧區的形成
?。ㄈ┬倥文辽鐣臍v史地位
?。ㄋ模┯文辽鐣c農業社會歷史的整體聯系
二、西漢政府設置河西四郡的歷史意義
?。ㄒ唬┰O置河西四郡的歷史背景
?。ǘ┖游魉目ご龠M了漢朝對西域的統一
?。ㄈ┖游魉目ご龠M了中西交通的發展
?。ㄋ模┖游魉目ご龠M了西北經濟文化的發展
第五章中華民族研究的理論與方法
一、民族研究新發展的良好開端
?。ㄒ唬χ腥A民族的研究是時代的需要
?。ǘχ腥A民族內涵與外延的探討
?。ㄈχ腥A民族“多元”與“一體”的探討
二、中華民族起源學說的由來與發展
?。ㄒ唬囊辉f到多元一體說
?。ǘ┒嘣惑w說的考古學依據
?。ㄈ┲腥A文明初曙發展的總趨勢
?。ㄋ模┬枰獙h古神話系統整理
三、傳統民族觀與中華民族一體觀
?。ㄒ唬﹤鹘y的“華夷之辨”
?。ǘ按笠唤y’格局中的“華夷之防’
?。ㄈ┲腥A民族從自在發展到自覺的聯合
四、中國民族研究的識異與求同
修訂本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