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民族語言文字 > 民族語文使用情況  > 詳細頁面

讓各族群眾看到、看懂、看好電影

來源:中國民族報 作者:張海英 李立勇 發布時間:2020年02月24日 瀏覽量:

  2019927日舉行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廣西電影集團少數民族語電影譯制中心(下稱譯制中心)被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稱號,成為同類單位中唯一獲此稱號的機構。

  少數民族語電影譯制工作作為民族語言文化藝術的產物,對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增強“五個認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廣西少數民族語電影譯制放映工作始于上世紀50年代。經過近70年的發展歷程,目前,譯制中心主要承擔壯語、苗語、侗語3個語種8種方言以及毛南語、瑤語、京語、仡佬語、仫佬語等少量保護語種的電影譯制、放映工作。

  2009年以來,廣西共有500多部各類題材電影被譯制成少數民族語版本,放映量從最初的每年幾千場次到現在兩萬多場次,觀眾達300多萬人次。譯制中心曾榮獲多項政府和行業獎項:譯制的壯語故事片《唐山大地震》《天琴》《太平輪·彼岸》《夏洛特煩惱》及融水苗語科教片《突發事件的應急自救》、三江侗語故事片《笑功震武林》等10多部影片獲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的“綜合技術獎”“優秀科教片獎”等各類獎項;譯制的故事片《百色起義》《焦裕祿》《大決戰》《生死抉擇》及科教片《泡桐樹》《野草種菇》等20多部影片獲全國少數民族語電影譯制片騰龍獎、駿馬獎等重要獎項。譯制中心2018年被授予“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稱號,今年4月,獲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聲音專業委員會授予的“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譯制影片的放映,豐富了民族地區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讓少數民族群眾增長了見識,走上脫貧致富路,也使少數民族群眾真切地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和關愛。

  都安縣高嶺鎮三合村一位村民對壯語科教片特別感興趣,每當村里放映壯語影片時,他就會早早等在放映機旁。有人問他:“為什么喜歡看科教片?”他笑道:“影片教會我如何科學種植水稻,每畝多收了200多斤,收入比往年高?!?/span>

  在隆安縣丁當鎮聯合村、南圩鎮聯造村,自從放映了民族語電影,村民們就被這些電影所吸引,晚上聚在一起觀看影片,很少再去打麻將、賭桌球了。

  為推進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促進國際間的交往交流交融,廣西電影集團公司還多渠道籌集資金開展東盟語影視劇譯制工作,將優秀國產影視劇推向東盟國家,先后完成越南語故事片《天琴》、柬埔寨語故事片《阿佤山》及電視紀錄片《風物東蘭》越南語、泰語、柬埔寨語、印尼語、老撾語、緬甸語等6個語種的譯制工作。

    

  作者:張海英 李立勇

  資料來源:中國民族報

  http://www.mzb.com.cn/zgmzb/html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