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動站
  • 登 錄

    * 帳號或密碼錯誤

    忘記密碼?
    | 注 冊 | 網站地圖

    中華民族

    • 概況
    • 吉祥圖案

    民族地區

    • 概況
    • 發展成就
    • 重大經濟文化活動
    • 自然景區
    • 人文景觀
    • 特色產品

    民族經濟

    • 概況
    • 民族經濟政策
    • 特需用品
    • 民族風情旅游

    民族語言文字

    • 概況
    • 民族語文使用情況
    • 語言文字機構、專家、著作
    • 民族語文政策
    • 民族文字欣賞

    民族歷史

    • 概況
    • 民族歷史簡介
    • 歷史事件
    • 歷史人物
    • 研究機構、專家與著作
    • 古代民族關系

    民族服飾

    • 概況
    • 民族服飾簡介
    • 民族服飾工藝
    • 研究成果

    民族飲食

    • 概況
    • 民族特色菜系
    • 風味食品
    • 養生美食
    • 民族餐飲文化

    民族建筑

    • 概況
    • 特色建筑
    • 建筑工藝
    • 建筑文化

    民族風俗

    • 概況
    • 人生禮儀
    • 交往禮儀
    • 家庭習俗
    • 禁忌習俗
    • 研究成果

    民族節日

    • 概況
    • 傳統節日

    民族文學

    • 概況
    • 民間文學
    • 作家文學
    • 作品推介
    • 民族文學刊物

    民族藝術

    • 概況
    • 民族音樂
    • 民族器樂
    • 民族舞蹈
    • 民族美術
    • 民族戲劇
    • 民族藝術家
    • 藝術團體

    民族工藝

    • 概況
    • 民族工藝品

    民族教育

    • 概況
    • 理論與政策
    • 民族文化傳承
    • 機構與成果

    民族科技

    • 概況
    • 科技貢獻

    民族傳媒

    • 概況
    • 民族出版機構
    • 民族傳媒
    • 民族影視作品
    • 報刊雜志
  • 民族歌舞
    • ·天籟之聲
    • ·民族音樂家
    • ·民族舞蹈家
    • ·民族器樂
    • ·熱門單曲
    • ·文藝演出
    • ·資訊
    • ·民族藝術院團
    • ·歌舞樂合輯
    • ·粉絲推送
  • 特色村寨
    • ·公眾推薦
    • ·大美村寨
    • ·村寨風情
    • ·村寨設計
    • ·特刊
    • ·他山之石
    • ·政策法規名錄
    • ·民族建筑
  • 民族醫藥
    • ·資訊
    • ·政策法規名錄
  • 民族文博
    • ·博物館巡游
    • ·鎮館之寶
    • ·文物欣賞
    • ·專題展覽
    • ·文博動態
    • ·文博知事
  • 民族體育
    • ·傳統體育運動會
    • ·民族傳統體育項目
    • ·民族傳統體育研究
    • ·民族體育文化
    • ·最酷運動
    • ·民間體育傳說
    • ·傳統體育活動
    • ·民族體育欣賞
  • 非物質文化遺產
    • ·非物質文化遺產
    • ·非遺成品
    • ·傳承人
    • ·政策文獻
您的位置:首頁?>?特色村寨?>?大美村寨?>?省份?>?詳細頁

銀潭侗寨


編輯整理:王韻茹

級別:

瀏覽量:

關注度:1000

簡介:

銀潭侗寨

銀潭,位于從江縣北部,距從江縣城20.5公里,廈榕高速公路的流架出口經過寨邊。銀潭侗寨是一個保持著侗族原生民族服飾文化和傳統生產生活方式的典型侗寨。全村共有452戶,2212人,由銀上、銀中、銀下三個自然寨組成。整個村寨座落在山谷里,被四周蒼翠的青山環抱著,一條小溪從寨中緩緩流過,顯得格外幽靜,被譽為“人類疲憊心靈棲息的家園”。

銀潭侗寨(圖片來自從江縣人民政府網)

銀潭侗寨坐落在深遂的山谷之中,四面群山環繞,周圍植被豐富,植物種群繁多,古樹參天,林木青翠。站在山上俯瞰銀潭,彎彎曲曲的小溪呈多個S形沿著山谷在寨中潺潺流淌,小溪上40多座小橋把兩岸的住戶連接起來, 如同江南水鄉。兩岸“干欄”式的吊腳樓矗立,鱗次櫛比,青色瓦檐排列有序,一直向山麓延伸,兩座鼓樓遙遙相望,聳立其間,使整個村寨錯落有致。稻田、池塘、溪流在陽光下泛起一片片銀光,據說銀潭因而得名。但也另有說法:古時一對戀人為反對姑表親的婚姻制度,女青年拿走家中一壇銀子與心上人連夜私奔,來到大山深處成家立業,從而誕生了銀潭侗寨。銀潭得名雖然各異,但都具有詩情畫意。前者是一幅優美的田園風光畫卷,后者卻是一曲向往婚姻自由的動人歌謠。

青山環抱的銀潭侗寨(圖片來自從江縣人民政府網)

地處深山之中的銀潭,民居、鼓樓、禾晾、禾倉、戲臺保持著特有粗獷、真實、原始的品質,神秘古樸、原汁原味的民族原生態文化獨樹一幟。說銀潭處處顯古并不為過。一是“干欄”式的吊腳樓古、鼓樓古、戲臺古,這些清一色的杉木結構建筑物,不問世事,靜靜地聳立在山谷之中,經受著歲月的洗禮。大部分建筑都有50至100年的歷史。

銀潭的民居依山而建,由于山區地形和潮濕氣候的原因,這里全都建桿欄式吊腳樓。樓下作豬牛圈,樓上為起居室,現在為了響應政府號召,采取防火措施,都把火塘改放樓下了。這里民居建筑的一大特點是層層出挑,上大下小,占天不占地。每層樓上都有挑廊,廊上安裝欄桿或欄板,安欄板的民居,還特意鑿一圓形孔洞,供家犬伸頭眺望。由于層層出挑,檐水拋得很遠,有利保護墻腳,還可以利用層層檐口,晾曬衣物,寬敞的走廊自然而然地成為婦女們紡紗織布的場所了。

侗寨民居(圖片來自螞蜂窩)

侗寨民居(圖片來自從江縣人民政府網)

銀潭有三座鼓樓,其中上寨鼓樓建于道光丙戌年(公元1826年),占地74平方米,通高約 21米,1984年 6月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從江境內百余座鼓樓中,重檐均為奇數,但銀潭上寨的鼓樓重檐層數卻為偶數,十分獨特。據說銀潭上寨鼓樓初建時也是13層重檐,雙層六角塔形攢尖頂式木結構建筑,各檐層蓋杉樹皮。鼓樓建成后寨上人不團結,出生的人口女性居多,巫師認為鼓樓太旺,超過了人,建議把鼓樓減少一層。民國初年全面維修時,換椽皮、檁子和換蓋木板,取掉一層寶頂。1984年再次維修,換蓋小青瓦并加以裝飾。

銀潭下寨的鼓樓,共有13層,雙層寶頂,建于1992年,上面畫有花鳥人物、飛禽走獸,栩栩如生。樓內的主柱上懸的牛角,是死去了的“斗?!绷粝碌?,水牛是侗族人民的圖騰,把牛角掛在鼓樓里,也是希望它們能早日轉世,俗話說:人死留言,牛死留角。村寨才能團結一心,世代吉昌。鼓樓是一個侗寨的標志性建筑,是一個寨子的政治、文化的活動中心。鼓樓是侗寨的遮陰樹,傳說以前寨佬聚眾議事是在杉樹下舉行,后來人多了只好把杉樹砍下修建鼓樓,也有人說是仿照女神“薩碼”的寶劍來建造的。

在銀潭,三個自然寨分別有三座鼓樓,色彩最亮麗的數中寨的鼓樓,平時鼓樓也是老人們講故事的地方,遇有鄰寨來“吃相思”時,這里便是對歌,踩歌堂、唱侗戲的地方。

侗寨鼓樓(圖片來自螞蜂窩)

銀潭戲臺位于中寨鼓樓旁,小巧玲瓏,修得十分華麗精美,仿古吊腳樓,懸山式屋頂,上蓋小青瓦,屋脊兩端高高的翹角上彩塑有龍、鳥和人物。人物居中,飛禽走獸環繞著人物。正面檐板彩繪兩只鳳鳥。臺口兩旁的吊腳柱上懸空各彩塑有武生人物一個,舞臺正中和左右假臺口各有戲劇人物繪畫一幅。整座戲臺的彩塑、彩繪和鼓樓彩塑彩繪一致,充分體現了人和自然高度和諧統一,反映了侗族人民天地合一,人與自然同在的古樸哲學思想。

戲臺前是空曠的歌坪。戲臺、鼓樓、歌坪三位一體,形成了侗寨文化娛樂中心。唱侗戲是侗家人吃相思過程中較大的活動之一。侗族借用侗戲來交友和聯誼,是弘揚侗族文化的好方式。吃相思的過程中客寨來唱戲,主寨姑娘要敬響午飯上戲臺(晚上演唱敬宵夜),戲班子則以糖果、紅包等物回贈,有時為了鬧臺,主寨還扮演少婦背小孩上臺請戲中人給孩子取最吉利的名字,送給壓歲錢,雙方自編臺詞互相恭維感謝,臺上臺下熱鬧非凡。唱戲的最后一天要打彩,喊加官,放鞭炮,祝賀主寨群眾能“五谷豐登”,“升官發財”“添福添壽”等。受恭維的主寨人則往戲臺上丟紅包資助戲班,此時臺上戲師即編臺詞致謝,感謝主寨的盛情款待。侗戲的曲調包括“平板”、“ 胡琴板”、“ 哀調”等,此外還有“仙腔”和“戲曲大歌”等;伴奏樂器通常用二胡、侗琵琶,開臺和人物上下場時用鼓、鑼、鈸、镲伴奏。侗戲表演服飾、都是本民族盛裝,表演時一般由兩人用侗語對唱,每唱完最后一句,表演者便在音樂過門中走“8”字,回到臺中靠后方端坐的戲師面前,聽取提示的唱詞,然后再回到前臺接著唱下一句,如此反復直至一段唱詞結束。

銀潭的古井,多建在清代乾、嘉年間。其中最有名的三口古水井。方井一,圓井二。方井以石為柱,石板作壁和底。底中部鐫刻有一只螃蟹。柱上部為圓形。造形好象是人頭,刻有眼、鼻,無嘴、耳;下部為方形,開有糟,用來裝石板,圓井一個是內圓外方,一個內外皆圓,井壁用三截桶形石頭加工成形。內圓外方那口井,井沿上四角分別鐫刻有鴛鴦交頸、三魚共頭和銅錢圖案,四周則分別鐫刻花草紋和斜線紋。有些飾紋磨損了,少數地方已看不清。前方開有溢水鑿,后面立有兩根帶洞的矮木樁,是用來放扁擔的,還立有一塊弧形的石板,用來阻擋雜物,被免雜物掉進井里。水是從地下深處自然涌出,清澈透明,是未受污染的地下礦泉水,也許是因為長年飲用此水,銀潭的老人少生白發,年青人的皮膚也非常細膩光滑。

銀潭的山美、水美、景色美,林木青翠,風光旖旎,空氣清新。銀潭的人純樸、好客。每當客人來到銀潭,村民都要舉行獨特且隆重的迎賓儀式迎接客人。熱情好客的侗家人,常以其俗食――糯米飯、腌肉、腌魚、紅肉、牛癟、羊癟、燒魚、魚生、米酒、米燉菜等來款待客人,席間侗族姑娘常向客人唱歌敬酒,用歌聲表達對客人的熱情,讓客人感受侗族的習俗。銀潭傳統的節日有侗年、三月的下谷節、四月的棉花節、六月敬牛節、七月七吃新節。

美麗的侗族姑娘(圖片來自從江縣人民政府網)

銀潭氣候溫暖濕潤,這里的大山孕育了許多珍貴的樹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樹種“紅豆杉”。 紅豆杉在銀潭隨處可見,共有146株。在進村的寨門旁幾棵紅豆杉最引人注目,最大的一棵胸徑已達1.8m,高30m,據說是清代潘艮堂、潘老必二人留蓄的。同治二年二月二十日(公元1866年2月20日)村民老想、老正二人共同在樹旁立了一塊“萬古不朽”碑,他們在碑文中告誡:“往來君子避暑之樹,不許亂伐”。樹的周圍還用石頭砌成圍墻,加以保護。一百多年過去了,紅豆杉樹依然郁郁蔥蔥,蔭蔽后人。 

古老的紅豆杉(圖片來自從江縣人民政府網)

銀潭侗寨景色怡人,民族風情濃郁,節日內容豐富多彩。節日里有斗牛、青年男女紅豆杉下蕩秋千、唱歌傳情等習俗,其中金道抬官人、銀潭婚俗更為獨特。坐在鼓樓里的長凳上,靜觀寨中老人棲息、編織,村婦舂米、紡線,村姑浣紗、捶布,孩童玩耍、嬉戲,一派悠閑自得的怡然景象,堪稱“世外桃源”,是一個讓人“發呆”的好地方。

參考資料:

  1.從江縣人民政府網

  http://www.congjiang.gov.cn/doc/2015/08/03/9530.shtml

  2.中國廣播網

  http://gz.cnr.cn/lydd_1/201210/t20121013_511113823_3.shtml

數據統計

瀏覽量:

粉絲數:102

村寨等級:

創建時間:2017年12月13日

免费 无码 国产在线观看九色
公眾推薦

  • 紅巖村

  • 東光村

  • 海南保亭檳榔谷

  • 四川汶川木上羌寨...
村寨風情

  • 拉祜族新米節的來...

  • 哈尼族姑娘節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網站聯盟 | 友情鏈接 中國政府網 中國民委 民族文化宮 中央民族大學 中南民族大學 西南民族大學 西北民族大學 北方民族大學 中央民族干部學院 民族出版社 民族畫報社 中國民族宗教網 中國民族博物館 貴州民族文化網 中國民族建筑研究會 中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網
貴陽天彩民族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地址:貴州省貴陽市觀山湖區誠信北路以西、林
城西路以北盤江煤炭資源開發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項目研發大樓12層北半部的第3號(1204)號房
郵編(POSTCODE):550081
www.minzu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中國民族文化資源網
黔ICP備17006004號-2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0052
貴公網安備 52011502000584號
COPYRIGHT@2016 中國民族文化資源網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黔網文(2018)
4500-013號
中科匯聯承辦,easysite內容管理系統,portal門戶,輿情監測,搜索引擎,政府門戶,信息公開,電子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