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最新資源 > 文章  > 詳細頁面

                                            邊境有最新最美的風景 ——云南省麻栗坡縣改善沿邊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三年行動計劃見聞錄

                                            來源:中國民族報 作者:牛志男 發布時間:2018年04月16日 瀏覽量:

                                              持續了十多天初冬的雨霧天氣后,天空終于放晴,陽光撒滿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縣的山川河谷。從縣城出發沿著蜿蜒的山路向邊境一線前行,蒼翠的山坡上不時出現成片的香蕉林,其間還掩映著咖啡、木瓜、橡膠等林果。棟棟或整齊排列或錯落有致的黃色嶄新民居不時出現在眼前,在湛藍天空和蒼翠大山間分外奪目——民居融合了當地漢、壯、苗、瑤、彝等世居民族傳統文化共有的色彩,堪與現代時尚的居住小區相媲美。

                                              世代生活在麻栗坡邊境一線的村民沒有想到,這場在云南邊境深入實施的沿邊三年行動計劃,會如此攜雷霆萬鈞之勢迅速鋪展開來。很多村民還清晰記得那個通過電視畫面和手機微信傳播開來的訊息:

                                              2015年7月31日,省政府在昆明召開視頻會議,時任省委副書記、省長陳豪在會上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云南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啟動深入實施興邊富民工程改善沿邊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三年行動計劃,建設“新房新村、生態文明、宜居宜業”的幸福家園,切實增強沿邊地區人民的自豪感和守土固邊的責任感,全面提升沿邊各族群眾的生產生活水平,改善沿邊地區形象和面貌,讓沿邊群眾率先實現小康。第二天,省政府辦公廳就印發了關于“沿邊三年行動計劃”的57號文件并迅速下發到各州市相關部門單位。麻栗坡縣委一位領導看過該文件后,感嘆說:“工作這么多年來,還沒見過這么實惠、這么具體的一個文件,條文相當清晰,操作性很強?!痹谶@份共28頁的文件當中,對項目實施的總體要求、主要任務、項目建設和部門責任、實施機制和保障措施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規定,并附有2015年至2017年建設項目投資計劃表及全省25個邊境縣市的373個沿邊行政村(社區)和19個沿邊農場的名單。

                                              同年8月8日,陳豪一行來到麻栗坡縣天保鎮平安坡村調研。在村民宋自林老人家的院子里,陳豪詳細詢問了村民們的生產生活,現場要求州市縣要制訂完善好“沿邊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切實加強宣傳和思想動員,充分發揮群眾積極性和主動性,讓項目建設落實到沿邊一線每個村。9月9日,“沿邊三年行動計劃”省級試點村開工儀式暨文山州啟動會在麻栗坡天保鎮老寨村舉行。

                                              很快,駐村工作隊來了,村寨規劃圖紙出來了,施工隊和運輸物資的車輛也來了。一時間,很多在外務工的年輕人也紛紛返鄉參與建房。不到一年,一棟棟嶄新的民居建起來了,一項項特色產業規劃迅速鋪展開來了,一條條通村公路和村內道路硬化等基礎設施完善起來了,一個個村民科技、體育活動場所如雨后春筍涌現……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各族群眾臉上掛滿開心的笑容。

                                              在這場戰役中,文山州早謀劃、早部署、早規劃、早實施,走在了全省的前列。麻栗坡、馬關、富寧作為全州實施“沿邊三年行動計劃”的邊境縣,在州縣各級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采取“強化領導,高位推動”“科學規劃,試點先行”“掛鉤幫扶,合力推進”“整合資源,穩步推進”“培育產業,增加收入”“強化宣傳,營造氛圍”等舉措,各項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其中,麻栗坡縣的老寨等五個村被列為全省試點村。

                                            老寨

                                              地處文山州東南部中越邊境的麻栗坡,因對越自衛還擊防御戰和“老山精神”而聞名。麻栗坡有277公里的邊境線,占全省1353公里中越段邊境線的20.5%,占全州438公里邊境線的63%,有8個鄉鎮23個行政村(社區)的153個村(居)民小組與鄰國直接接壤,世居著漢、壯、苗、瑤、彝、傣等8個民族。作為“邊、少、窮、山、戰”的麻栗坡,曾先后經歷清末抗法戰爭、抗日戰爭、剿匪斗爭、援越抗美戰爭及對越自衛反擊戰。在上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對越自衛反擊戰,麻栗坡縣為國家作出了重大貢獻,與此同時該縣推進改革開放、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也比全國其他地區整整晚了14年。

                                              “沿邊三年行動計劃”的啟動實施,為麻栗坡邊境各族群眾帶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為確保項目順利開展,麻栗坡縣委政府及時成立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按照領導掛鉤、部門包村、隊員蹲點的要求,明確了全縣8個沿邊鄉鎮23個行政村(社區)和27個試點自然村由縣處級領導掛鉤,并派駐縣級工作隊。緊緊圍繞“五通八有三達到”的目標和六項工程31個子工程,在調研摸底基礎上,麻栗坡縣編制并實施了縣、村“沿邊三年行動計劃”方案,通過高位推動、科學規劃、整合資金、培育產業、試點先行、軍民攜手、廣泛宣傳、強化考核等舉措,積極開展各項工作且成效顯著。

                                              天保鎮老寨村是一個壯族聚居村,緊挨著當地著名的“老山神炮”遺址。抵達老寨時,村口一派繁忙的場景,混凝土攪拌機隆隆作響,十幾名工人正在鋪設水泥路面。村口一側,三座刻有文字的石碑已經立起,分別記錄著解放前夕老寨村開展武工斗爭、解放初期陳賡將軍借宿老寨去援越抗法以及“老山神炮連”的事跡。每年清明節、建軍節和“4·28”收復老山紀念日,全國各地許多老山老兵都會來到“老山神炮”遺址,重游故地,緬懷戰友。

                                            面貌煥然一新的老寨村

                                              穿過老寨村口的寄宿制學校,眼前豁然一亮:一棟棟黃色的嶄新民居坐落在大山間,嶄新的村民活動中心前的文化廣場上,一塊大石上刻著紅紅的“感恩”二字。沿著新鋪設的青石板路前行,路兩側一家一戶并排著的二層樓房猶如“庭院式”鄉村別墅,格外漂亮。這些小樓小戶型有260平米、大戶型有300平米,庭院內已種上了芒果、番石榴、柚子等果樹。路邊,裝飾有壯族特色文化符號的太陽能路燈也立起來了。村頭圍砌起了整齊的菜園,村尾則建起了人畜分離養殖場,并建有消毒池、青儲間、沼氣池等,產生的廢水直接流到后山下的經濟林地里。村內的一條舊時官道也修砌一新,沿著這條小路翻過村頭的一座山,便可抵達越南。

                                              “沿邊三年行動計劃”啟動實施后,按照“因地制宜、提升內涵、迸發活力、彰顯特色”的原則,對老寨村的歷史、文化和生態資源進行了深度挖掘規劃,確定了打造紅色旅游新村的發展定位。同時,聘請省內專業設計院在充分吸納群眾合理性建議基礎上,對建筑風格、房屋布局、產業發展等進行科學設計。全村共投資1477萬元,其中整合“沿邊三年行動計劃”和易地扶貧搬遷專項資金895萬元,群眾投工投勞折資582萬元,并動員群眾“自身投一點、銀行貸一點”等。房屋建設則按照布局統一規劃、建材統一采購、戶型統一設計的要求,采取統籌統建、統籌聯建、統籌自建三種方式,因戶精準施策推進,同步實施道路硬化、綠化美化、水電路、廣播電視網絡暢通等工程。

                                              目前,老寨24戶均以修建完畢,一些村民和施工隊正在對房屋和基礎設施進行最后的驗收。65歲的壯族老漢龍正榮剛剛搬到新家不久,說起村里現在的巨大變化,他感慨道:“那就是天和地比呢嗎,現在開的花都比以前更鮮艷了。在黨的領導下,人民群眾的生活越來越好了,習主席和各級政府給我們創造好的條件,我們是老了,但小的以后不需要操心了?!弊鳛楫敃r的主戰區,龍正榮和當地很多村民一樣,參加了當時的騾馬隊、擔架隊等民兵連隊。當年陳賡將軍路過老寨時,就曾在龍家借宿一夜。前些年,村里的很多年輕人到外面務工,家里的老人多是種山地,由于整體收入水平不高,很多村民用泥巴墻圍建的老式“三間房”破敗不堪?!把剡吶晷袆佑媱潯钡膶嵤?,不僅讓村民住進了新房,未來的發展也不再是夢。

                                              龍正榮和老伴跟小兒子生活在一起,家里的樓房一層是堂屋、起居室,裝修整潔舒適,并配置好了電視、音響和沙發坐椅;旁邊的廚房、廁所、儲物間寬敞明亮;樓房二層的左右兩側各是一個露天陽臺,站在上面,周圍大山風景盡收眼中;每家每戶的屋頂,都安裝有太陽能熱水器和電視天線。老人開心地告訴我,今后將在家里開民宿,游客可攜帶家人過來居住,享受邊關的農莊生活。駐村工作組同志介紹,老寨村將依托“老山神炮”遺址等景點發展鄉村旅游,同時還將從改變群眾傳統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入手,建立完善長效管理機制,讓建設成果永續發展。

                                              蒙正錄老人的家位于老寨村口,庭院里種植的鮮花爭相斗艷。他家一樓客廳里,他97歲的老母親正坐在沙發上看電視。老人家雖然耳聾,但看上去精神矍鑠。蒙正錄的兩個女兒已經出嫁,唯一的兒子曾在越南打工,如今在村子附近收肥豬到天保邊境口岸去賣,收入不錯。同這里很多村民一樣,他家前幾年種咖啡,現在把地流轉出去種香蕉,10畝地租金有5000元。由于剛搬入新家沒多久,他準備忙過這段時間就去參與香蕉地管理。蒙正錄不善言辭,他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感謝黨,沒有黨和國家,我們不會有這樣的房子?!?/p>

                                            平安坡

                                              距老寨村不遠處,是居住著漢、壯、瑤三個民族的天保鎮平安坡村。這里的山勢更高,沿著依山而建的村莊順勢而下,修葺一新的村科技活動室前一面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幾個工人正安裝太陽能路燈和修衛生間?;顒邮液竺媸且粔K塊整齊的魚塘。抬眼向山坡上的村莊望去,一棟棟黃色的二層小樓和依坡而圍的一塊塊水塘錯落有致,在翠綠色山峰和山頂薄霧的襯托下,宛如優美的畫卷。大山的背后,便是越南。

                                            美麗的平安坡村

                                              2016年4月21日,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趙立雄到麻栗坡調研時提出:要落實好陳豪書記指示精神,把平安坡村作為改造提升的“沿邊三年行動計劃”省級試點村,與老寨等其他四個省級試點村同步完成項目建設任務。由于該村提升改造啟動稍晚,同時因海拔較高霧氣大,一些村民的房屋還在建設或改造當中。

                                              正是依托生態植被好且水資源豐富的自然條件,平安坡在“沿邊三年行動計劃”中按照鄉村休閑體驗型旅游示范村定位來打造“最美邊關生態農家園”。期間專門聘請省設計院進行規劃,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突出“因村、因戶、因人”施策,圍繞六大工程31項子工程,編制村莊規劃圖、平面效果圖、項目施工圖、產業布局圖等。其中,產業方面提出了“山地林糧草、田中稻魚蔬、村中游娛服”的思路,抓實農村實用技術和勞動力技能培訓,大力發展林果種植、畜牧養殖、稻田養魚、蔬菜種植以及釀酒、垂釣、餐飲等旅游服務產業。

                                              村里的養殖大戶盛江鵬正準備開農家樂,這兩天正在州里參加魚養殖培訓。來到盛江鵬漂亮的二層樓房前,他68歲的老母親陳仕云正在打理晾曬的糧食,里面有傳統作物川豆和去年剛剛試種的薏仁米。盛江鵬的妻子張信煥是從越南嫁過來的媳婦,人很樸實熱情,據說她的祖輩也是從中國到越南去的。她招呼我們到寬敞的客廳坐,里面擺放著請越南師傅來做的木雕作品。盛江鵬家的右側,是個大魚塘,旁邊已經建起一排簡易房屋,準備做農家樂。魚塘的前面,還分別排列著他家的釀酒房、木雕車間以及正在建造的豬、雞養殖區。在木雕車間,兩個越南師傅正對木雕進行雕刻和打磨,手法嫻熟。他們告訴我,制作的木雕產品會有商家來收購,也有客人提前預訂。盛江鵬前兩年曾準備到縣城買房養老,但看到現在寨子比城里面還舒服,這城里的房子也就不買嚕!

                                              宋奇安家的院前,一棟二層樓房已經建好并粉刷完畢,旁邊另一棟二層樓房也即將竣工。2015年8月,陳豪書記到平安坡調研時就曾到他家做客,與他的老父親及村民代表交流座談?!艾F在國家政策好,開展沿邊三年行動給每戶翻蓋新房的人家補助4萬元,按照下發的設計圖紙,我自己就把房子建起來了,今后的日子會越來越好?!苯衲?3歲的宋奇安,兩個兒子已經20多歲,看著為一家老小建好的新房,他格外舒坦歡喜。

                                              41歲的趙全安剛剛入住到新房不久,身為電工和焊工的他,如今又在家里做起小鍋酒,一種當地人習慣用小鍋釀制的糧食酒。賣了酒,酒糟則用來喂魚。說到原來的老房子,趙全安拿出手機拍攝的照片給我看,原來的土瓦房已經被冰雹打得千瘡百孔。難怪他70歲的老母親姜德英都感嘆:“現在邊疆農村的面貌,真是比以前的城里還要好??!”

                                              趙全安家前方不遠是個曾經被廢棄的大水塘。如今水塘已經清理完畢并鋪好水泥,即將建起一個觀景臺。

                                              “沿邊三年行動計劃”實施以來,平安坡堅持“多個渠道引水、一個龍頭放水”的融資理念,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匯聚成項目建設的“一池活水”。目前,拆除重建危房16戶,改造提升房屋40戶,實施“七改三清”56戶,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特色產業扶持效果顯現。同時,通過縣級掛鉤領導、鄉級駐村工作隊、村級建設理事會監事會的組織實施,建立工作推進、掛鉤幫扶、督促檢查等八項制度,充分發揮黨員模范作用和村民參與、監督等主人翁意識,各族群眾參與的熱情空前高漲。

                                            上戈主  下戈主

                                              云南中越邊境地區,壯、苗、瑤等少數民族多為大雜居、小聚居。各民族雖然語言、風俗習慣和信仰不同,但始終親如一家。

                                              麻栗坡縣猛硐瑤族鄉的上戈主村民小組和下戈主村民小組毗鄰而居,僅一條公路相隔。上戈主有70戶人家,為瑤族聚居村落;下戈主有49戶人家,為壯族聚居村落。多年來,兩村同胞交往交流、互幫互助。在深入實施“沿邊三年行動計劃”中,上下戈主都將共同團結進步作為最重要的任務抓緊抓實。

                                              槾棍河兩岸,茂密植被掩映下的山路蜿蜒輾轉。這里不僅生態植被環境好,而且水資源豐富。除大唐公司在此開發的水電站外,還分布有大大小小的梯級電站。在下戈主村,成排嶄新的黃色二層民居依山而建,布局整齊、綠蔭環繞。村中有一座新建的老人亭,幾個工人正在附近修砌道路。下戈主村人從古至今都非常敬老,村中以前建有老人亭,每逢節慶,老人們都會到此相聚,年輕人則到老人亭看望老人、悉聽教導。隨著“沿邊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下戈主村民們一致呼吁要重建老人亭,并得到了上戈主村民們的響應。一位老村民說:“我們兩個村的老一輩人經常在一起,都習慣了?!?/p>

                                              考慮到上下戈主兩個邊關村寨民族團結的輻射面和影響力,縣民宗局、猛硐鄉黨委政府和駐村工作隊充分征求群眾意見,最終確定村寨保護整修方案。在下戈主老人亭邊設有一面民族文化墻,墻上的圖案就是駐村工作隊與村民們多次協商,同時邀請上戈主村民們提出建議之后完成的。村內新建的小廣場上,48歲的壯族婦女沈建芬正和同村的幾名婦女搞綠化。她們是在這里施工的單位招聘的臨時工,每人一天100元?!艾F在村莊很漂亮,道路也很寬敞,門口干凈衛生,操辦什么事情,在家里就能辦。以前門口有豬呀雞呀,一下雨都是泥巴,吃飯辦事都不方便。政策越來越好了,國家有什么政策,我們都很支持?!彪m然這幾位婦女的普通話不容易聽懂,但她們有句話卻說得非常清晰:黨和政府對我們真好!

                                              在上戈主村,只見裝滿沙石貨物的大卡車開上開下。村口處,兩排共十來棟房屋主體結構已經建了起來。據說,上戈主村民也想同下戈主一樣集中蓋房,但因地勢太陡而作罷。細細觀看,上下戈主的房屋樣式雖大致相同,都是二層小樓,但一些結構細節也略有不同,體現了當地壯族和瑤族的民族文化特色。剛過中午,在臨時搭建的簡易帳篷里吃完午飯的縣建筑總公司施工隊的工人們,已經和一些本村村民忙碌起來:裝修屋頂、澆注水泥、修砌墻角……在上戈主施工的工人有七八十人,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建設當中的主要困難是山勢較陡運輸物資較慢。如今已經開工4個月了,后期的建設任務仍然較重。

                                              2015年9月,37歲的瑤族青年盤明云帶著老婆孩子從西雙版納打工回家,一家人現住在臨時搭建的簡易房里?!耙驗榻ǚ?,所以就回來了?,F在有政府的支持,村民們雖然建新房多少有壓力,但也對今后的發展充滿了信心?!北P明云說,今后自己有可能還會出去打工,但老婆孩子不會出去了,在家鄉享受新生活吧。52歲的瑤族婦女鄧光美和老公也在施工現場幫忙。她的兩個兒子在天??诎洞蚬?,老公曾經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參加民兵連,手指還落下了殘疾。62歲的鄧金安曾是上戈主村副主任,也參加了那場戰爭?!昂芄鈽s,炮聲轟隆隆的響,但沒有什么害怕的,都是為了國家,也是為了自己。這是我們應盡的義務?!弊屶嚱鸢哺械阶钭院赖囊患率?,他堂弟的兒子前幾年考上了大學,是他們鄧家的第一個大學生,現正準備參加縣里招人單位的面試。

                                              站在上戈主村山坡上,林地和田壩一覽無遺。這個村以杉木、八角為主的經濟林地較多,而下戈主耕地面積相對較多。由于目前下戈主多數村民將土地租賃給了外來的香蕉種植戶,他們于是向上戈主學習種植技術,利用自然資源和交通優勢發展甘蔗、香蕉和西貢蕉種植。得知下戈主村民的打算后,上戈主有種植經驗的村民主動將草果、八角的種植技術無償傳授給他們。

                                            上扣林

                                              坐落于扣林山主峰下的猛硐瑤族鄉猛硐村上扣林村民小組,是苗族聚居村落,距縣城52公里,與越南接壤。上世紀80年代的那場戰爭,扣林山是主戰場之一。錯失改革開放后第一輪經濟建設的大好機遇,全村基礎設施嚴重滯后,生產生活條件極為艱苦。但他們沒有抱怨,依然扎根邊疆最前沿,守護著祖國家園。隨著“沿邊三年行動計劃”的展開,上扣林村迎來大好發展機遇。當地干部群眾弘揚“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老山精神,迅速掀起了建設“美麗家園”的熱潮。

                                            上扣村村民楊國亮(后排左一)一家

                                              通往上扣林村的一段6.6公里山路,曾經破爛不堪,給村民出行帶來很大不便。2015年,駐麻栗坡邊防部隊投入431萬元修通了這段路,村民再也不用擔心出行問題了。按照地方所需、群眾所盼、部隊所能的原則,當地把軍警民共建融入“沿邊三年行動計劃”項目實施的全過程,加大對試點村項目建設的幫扶力度,推動軍地融合式發展。

                                              陽光灑滿上扣林山,漂亮的民居和綠色的山林和諧地融為一體。整個上扣林村呈“U”字形坐落在山林之中,在村子另一頭的山坡平地上,是全新的村民科技活動室。原來的科技活動室舊址被改造成了兩處民居,供村里的五保戶居住。新科技活動室融合漢族古建筑和滇東南少數民族建筑風格,外頂灰瓦翹角,四周有高大的圓柱支撐??萍蓟顒邮仪胺绞俏幕瘡V場,鋪設有地磚,整個地面圖形為太陽狀的苗繡,從中心圓點向外延伸,圓圈代表太陽,兩線交叉成角狀代表雞嘴,讓人感受到了邊境苗寨的勃勃生機和苗族同胞對黨的感恩之情。

                                              村口,剛剛運來的健身器械已經安裝完畢。旁邊的嶄新民居運用苗族傳統建筑的吊腳樓工藝,采用圓石柱和牛角裝飾,房屋之間留有適度的街巷空間,既保證了新型抗震夯土、鋼結構等安全與經濟實用技術的使用,又延續了傳統苗族建筑的風格特色。新居旁的坡地已經加固,種上了楊梅、枇杷、李子和棗等林木,同時修通了雨污管道,電線線路也將鋪設在地面以下。

                                              扎實做好硬件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上扣林村堅持把培育富民產業、提高群眾收入作為“沿邊三年行動計劃”的重要內容,與村莊同步規劃、同步實施。目前,該村大力發展草果和生態養雞等種養殖業。通過擴大種養規模,農戶每年可平均增收3000元以上,全村貧困發生率由27.3%下降到10%。

                                              同很多邊境村寨一樣,上扣林村過苗族踩花山節的時候,境外越南的一些苗族群眾也會過來?!翱吹轿覀兇逭ㄔO得這么好,他們都很羨慕。特別是一些年輕的小姑娘,過來之后都不想回去了?!贝迕駰顕磷院赖貙ξ艺f。

                                            上一篇:
                                            下一篇: